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读后感作文 > 导航

智力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0-26

智力读后感。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在阅读作者写的作品后,我们会产生很多思考和感悟。怎样写出生动形象的作品读后感呢?如果您对“智力读后感”感到好奇请看下面精心准备的资料。

智力读后感 篇1

今天上午,我又拿起了那本《智力冲浪》,开始思寻问题的答案。

这本《智力冲浪》由语文,数学,图形和综合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的问题都让人绞尽脑汁,可翻开答案,你就会茅塞顿开,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语文部分,由词,句,汉语歧义,诗,脑筋急转弯,对联和谜语组成,我最喜欢脑筋急转弯,考验人的智力和想象能力,比如说:“什么东西你的右手永远拿不到?”你一定会纳闷:

手永远拿不到的东西?不可能吧,手会有拿不到的东西?如果你这么想,你就永远不会想到!

请注意题目:什么东西你的“右手”永远拿不到?非常简单,答案就是:

你的右手!怎么样,是不是很惊讶?

数学部分,毫无疑问,全是关于奥数的题目,我最喜欢这部分了(数学的题目和讲解太麻烦,不需要说),因为奥数锻炼人的治理和思维能力。

图形部分,就是求面积和拼x巧板的很有趣。

综合部分分时间问题,逻辑问题等,看到这一部分,我感觉我变成了一个侦探,四处侦查案件,所以综合部分,我也很喜欢。

智力读后感 篇2

我读《教育的目的》智力的培养有感我读《教育的目的》智力的培养有感我读《教育的目的》智力的培养有感龙峰实验小学李定今天,捧起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打开智力的培养这一内容,被吸引住了。

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离不开智力的培养。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

3、 运用类比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也许学生对我们现在讲的某一道题在多年以后,已经是模糊一片,但是做题的思维痕迹在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下,慢慢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这种习惯就酞是后来在从事工作中,自然蚂而然应用的,这就是学习的式价值体现吧。

根据我个人的感受,我仔细阅读了这些内容并与您分享。

智力培枪养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方面, 伏着重于理论兴趣和实际效用衍的结合不管你向学生灌卤输什么细节,在他以后的生额活中正好遇到这个细节的机奥会微乎其微;即使他这样做了,他也可能忘记了你教他的东西。

真正有用的停滞教育是让学生充分了解一伶的一些通则,这些通则可以应用到各种具体的细节。

在随后的实践中,人獭们可能已经忘记具体的细节甚是什么,但是,他们潜意识希里的叛断力会帮助他们把这带些原理用于当时的即时情况义 。

当你丢掉你的课本,烧掉深你的听课笔记,忘掉你为了仟就会考试而背诵的细节,你隙的学习对你来说才是有用的糟 。

你需要的细节就像你头上的太阳和月亮。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而你偶尔需要的,都能在周任何参考文献里找到答案。

毛大学的功能是使您能够布置细节并保留原则。

当我谈到医学原理时,我甚至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来描述它。

真正的沉浸式步骤的原则与其说是一种正式的陈述,不如说是一种宝贵的思维习惯。

这种思维习惯成背了大脑对一些恰当的刺激的盅反应方式,这些刺激具体表垣现为一些例证性的情况。

面对某种情况,没有椰子是流动的,他所学的知识会清晰而有意识地出现在他面前。

断头台智能的培养,无非是一个人在城市里进行活动时,大脑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进行运渣。

学习常常被比喻成仪这样一件事情:

我们在注视举着我们读过的所有书本翻开憨的书页,当一个时机来临时月 ,我们选取适当的那页,对詹着世界大声朗读出来。

所幸的是,实际情况与上述设想并不矛盾;因盈此,纯粹的知识和专业成就识的获取之间的对立,应该没蹦有我们用一个错误的教育观镑念来看待这个问题那样严重拼 ,显然要轻得多。

我用牟伟的另一种方式来解释我的观点。大学的理想不是知识而是权力。

大学的责任是把孩子的知识转化为一种权力。

怀优特海还向我们教师呼吁:

不罩要认为只要学生纪律好, 惟总能把一定分量的无活力的歇知识灌进他们的脑子里去傣 。

他举例说,教儿童解一元积二次方程可以掌握,但目的户何在呢?传统回答是:

锻炼项心智。

怀特海指出:

这个恭回答虽有部分真理,但有一佰个根本的错误,就是很可能陀窒息现代世界的才华。

把画儿童的心智比做死的工具, 痈不管其创始人的权威和影响芬有多大,怀特海谴责这是邻教育理论中的最致命、最错埠误、最危险的概念之一, 汇并且极富意义地指出:

心鸭智决不是被动的;它是一种无止境的活动,敏感,易接受,对刺激反应快。

这也许是后现代课程专家们最有趣的想法之一。

只有让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才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疲劳和疲劳现象。

怀特海反对在没有教学的情况下进行大量测试:

每一蹈所学校,要是训练男孩子们纸准备小小的一套考试,一定苫要受到毁灭的痛苦。

他特别反对校外统一考试,这脱离了学校的具体需要:

一个以考超察学生个人为主要目的的校浮外考试制度,除了造成教育疑上的浪费以外,不可能有任绿何结果,只能是扼杀文拴化的精华。

是呀,想想现丙在的小学生周周考、月月考度 、期期考,教体局再统考除淫了分数还是分数,难道那些四沉迷于考试和分数排队的人靴们不觉得累吗?他们想不想浮一点,这种工作的实际意义有多大?学习不是胡适应外界,而是充实禹自己。

学习就是发展自己内在的精神能力,从而在外在的现实面前获得自由。

同时,正是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在改变现实中发挥巨大作用。

如果只兵是为了适应现在,社会的发掌展又靠什么去完成呢?白益海反对教育中“没有活力”的观念,其实他反对应试学习的做法。

带着这样的目惰的去学习是不可能真正学苛好的。

智力读后感 篇3

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24条中苏霍姆林斯基说,除了平常的学校活动、观察和兴趣范围以外,学生还应当有一种丰富的、多方面的智力生活,就是学生的课外阅读,《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读后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青少年没有自己喜爱的书籍和作家,他们完整而全面的发展是不可想想的。为了培养一个人,设计他的个性,我们应该始终努力让每个学生早在小学就建立起自己的小书柜。中高级学生收集的书籍书量已经相当可观了,大约有100到150本。

就像**家不随时拿起自己心爱的乐器就不能生活一样,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不反复阅读自己心爱的书就无法生活。

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读后感《《谈谈学生的智力生活》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的学生觉得你的思想不断丰富,如果他们确信你今天所说的不是你昨天所说的重复,那么阅读将成为你学生的精神需求。

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在他身上产生了一种可以称之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这一切就会明显地在教学教育工作中反映出来。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识一位教师,他“对一切都感到厌烦”,正像他所说的,他不愿意总是重复讲同样的东西。学生们从他的话中感到他的思想停滞不前、僵化。

教师不尊重“思想”,学生也就不尊重教师。不过,更危险的是,学生和老师一样,不愿意思考。

在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后,我陷入了一种深刻的思考,认为**领导实践之门是个人的。我们把学生们带进门了吗?我们教师不读书,孩子们怎么会爱读书。我们教师不爱学习,学生怎么会爱学习。

我们的学生每天早上7:50到学校,4:00多离开学校,每天8小时。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不能发展阅读的权利?我们应该反思,深刻地反思。反思的结果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读书的习惯和不厌其烦的学习精神。他们如何培养热爱阅读的学生。

我们的教师是否将所教的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都是熟记于心,小学语文课本所有要求背诵的内容,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是否都能够背下来。这些应该是语文教师最熟悉的内容。可是我们做得怎么样呢?

当然只有我们自己心中最清楚。知道了怎办?那就是去做,立刻行动。

智力读后感 篇4

读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由于时间紧张,没能细细品味,但也感受颇深,受益颇多。这本书不是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我们教师的身边出发,用一些比较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具有争议的问题入手,独特的观点,总能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他新锐而独特的观点和敢于说真话的魄力让我对他产生了几分敬意。

首先,教师是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有自己的精神空间。教师还应该是一名称职的员工,在工作中要减掉积压在自己身上的重压;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任,学会团结协作,学会做一个称职的员工,这是使自己事业成功的不可或缺的保障。其次,教师要有理性,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待,这是我们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教师要有理性,必须“从四十分钟里榨出油来”,提高教育效率,那是在为学生节约生命;只有理性的教师才是优秀的教师。最后,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成为教育职场的“稀缺资源”。

书中用教育实践阐述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所以我认为,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做教师要有热情,不断思索我们从事的工作应该是怎么样的?自我如何体现人生的价值?如果仅仅停留在这样的思索状态下?想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一些什么成绩当然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教师继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给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好处。

教师要学习的理由很多,有的理由是为了使自己的发展,有的理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好发展。从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继续学习可以达到:使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更新;学会新的教学手段的使用;本身知识体系的更新。特别是在当今提倡终身学习的理念下,作为一个高职院校的老师,更应该不断的学习职教理论,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总结教育的经验。

精、气、神,来源于教师的智力背景。自身对文本的理解很重要,决定着你的课堂驾驭能力。所有这些也都来源于教师平日里的学习与体悟,只有不断地学习和体悟才能再多带点东西进课堂,才使你学问通达、为人练达,从而“形神兼备”,浑身闪耀出魅人的光彩来。

智力读后感 篇5

书中的教与学策略对我的正常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我任教数学教学工作也有16年之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到了瓶颈期,很多时候往往过多依赖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数学教学,而忽略了一些教育规律。书中提出的10个“思考积木”——着手完成任务、精细与精准、时空概念、选择性主要、进行比较、联系事件、工作记忆、获得主要概念、问题识别,其实际教师我们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的诠释,其实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是他们对于思考积木中的一个或几个感到困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查询哪些思考积木出了问题,学生可能还需继续努力的目标和进一步掌握的思考积木有哪些,教师进一步应用这些思考积木来激发学生逻辑——数理智力的发展。

接下来的数学教学中,我将以《有效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来指导我的教学工作。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的认识论基础是解题策略的源泉,它可以激活数学知识。在教学中,贯穿《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数学思维方法教学中,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过程,注意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公式、定理、规则的学习过程,注意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依据这10个思考积木为依据,根据每位同学在“思考积木”上的薄弱环节入手,采取不同策略,以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差异,并且能够尽量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 精准把握学生,有效进行课堂提问

我们知道提问是我们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策略之一,我们也看到许多课堂教学都是在这样的问答中完成的。但由于课堂提问所用的方式差别很大,因此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准确把握学生,尊重学生学习数学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问,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问题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智力产生刺激,教学过程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发展过程。我们说,要提出能唤起学生事实记忆的问题,引导学生投入先进思维的过程,教师必须运用多种提问策略,注意提问的有效性。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从提问清楚、有目的、简短、自然等方面要求自己。

智力读后感 篇6

《非智力因素与学习》读后感

原洪敏初读此文,感受之深有两处:一是《三字经》中的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这六字尽人皆知,但有多少人知道,它诠释的正是非智力因素在人一生的成长道路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二是中学所学彭端淑的《为学》一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处我早已熟知,但却没有对其意义有过深刻理解,此次阅读,使我感受深刻,同时也对非智力因素了解更多,加深了我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也促进了我在教育教学方面进一步去探索和自我素质的不断提升。

1935年,美国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在《具体智力和抽象智力》一文中,首次提出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而在我国,非智力因素的概念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才被独立提出,一经提出,就引起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其主要内容涉及动机、兴趣、意志、情感和性格。

关于动机,其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引用作者的话就是,按学习的动机不同,可以分为“牛耕田”式学习和“儿童学习”。“牛耕田”式学习就是指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力,就像牛耕田一般,被动接受,鞭打耕田,是肯定学不好的,而学习者有了一定的学习动机,就会自觉自愿地进行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两种学习情况屡见不鲜,有的学生激发不起自身的学习动机,而只是在一味的强迫督促下学习,有的学生自学计划完整,目标明确,学习中的乐趣和成就感成为自身前进的动力,更多的智慧和学识丰富头脑、视野,也成为一部分人学习的动力,总之,动机是学习的前提。

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发人们学习的动力。利益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它是活动的源泉。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有了强烈的学习和无私的学习。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积极地情感促进学习,消极情感则抑制学习,二者相互依存,转化,冲突,用之得宜,便会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正面效应,同时避免、消除否定、消极、减力情感对学习的影响,让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轮流交替、以活跃学习气氛,促进学习效果。遇到困难时通常表现出意志。困难越大,意志就越坚强。学会及时下决心、做决定,付诸行动、执行决定。勤奋也是基于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意愿。行为习惯、习惯性格、长期意志培养、习惯养成、健康开朗积极性格养成、终身学习和高效学习。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日常生活习惯不同,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距离越来越远。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其得到良好的发展,促进学生健康、积极的人格形成。

智力读后感 篇7

这段时间,我在广州中小学老师继续教育网上学习了《智力障碍的概述》,通过这次的网络学习,对智力障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颅脑损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的影响,胎儿或婴儿的大脑不能正常或完全发育,使智力活动的发展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阶段,称为智力低下。由于大脑受到物理、化学、病毒、细菌等因素的损害,原有的正常智力受到损害,导致缺陷,故称为痴呆。

其中,遗传因素是导致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妊娠期感染是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另一主要致病因素,尤其是妊娠前3个月的感染;三是,妊娠期营养不良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主要特征

一。感知速度减慢,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通路的刺激更容易接受;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三。记忆力差,经过无数次的重复合能学到一些知识,如果不反复学习,就会忘记忆切;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个。思维能力低下,缺乏抽象思维、想像和概括能力;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二)如何识别

智力是指人的神经心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和处理的综合能力。智能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成熟。弱智儿童是指智力发育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除了智力低下外,还有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学习和劳动能力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畸形。

弱智儿童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综合症状。

(三)治疗方法

儿童有明显的智力低下大多数在婴儿期就容易识别,然而轻度弱智往往进入小学之后学习困难才发现。如果发现有运动发育落后、对外反应迟钝、语言发育差、表情僵硬或面部特殊的人,应尽快到医院检查,以便及早诊断和相应治疗。因此,国家对上述遗传病在新生儿期就进行筛查。

智力读后感 篇8

我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不禁思想豁然开朗,更感叹他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让我们终于找到了基础教育的源头。他生活的时代虽距今甚远,但他精炼的语言,闪光的思想,深入浅出的讲述,对我们来说,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干渴的灵魂,像与我们面对面交谈,针对我们在教学中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给我们很多新的收获与体验,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我庆幸自己拥有它,犹如一杯浓茶,品一口浓香四溢,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我想他会一直是我教学中的良师,工作上的挚友。下面我就谈谈感触最深的几点:

一、《给教师的建议》探讨了教学艺术的真谛。

是作者的一篇教学经验总结。“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这段话具体而又科学地论述了教师在完成某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时,应该如何处理好钻研教材和了解相关年级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关系,怎样在一个全局的体系上来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做到这一条,在我们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教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我在校是个好学生,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在家是个好孩子。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不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叉,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学生做错,我就在题目旁边打上问好,并告诉学生:“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给你打分,你再努力点,一定得高分。”学生信心百倍,不但自己查出了错误,还想出了正确答案,那种自豪感是从来没有过的。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是啊,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期望被鼓舞,被鼓励的愿望,学生更是如此。不管他们的成绩如何,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我们可以发现,越是成绩差的学生,他们所需要的关心度就更大,这可能会变成他们向前进的动力。

则从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二、《给教师的建议》是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的教材。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思想深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是读书让我们聪慧明理,是读书让我们登高远瞩。有人说,人的进化是在阅读中完成的。《给教师的建议》多次提到阅读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其中《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有一位老教师,他有30多年的教龄,在上完一堂极其成功的公开课后,当听课老师请教他为这堂课准备了多长时间时,这位老者感慨地说:“我为它准备了一辈子,但最直接的准备只花了15分钟。”多么耐人寻味的回答啊!我想,这15分钟与一辈子的区别和联系就在于两个字———读书。

传统的教学标准:“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但总有一天,当这桶水用完后,我们还能给学生什么呢?我想,教师只有读书,才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才能带给学生充实的知识和心灵深处的震撼。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的成长途径有很多,但惟有读书,并带着对自己实践的反思进行阅读才是最重要、最珍贵的。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理应是教师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旦读书成了我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那么我们就会告别浮躁、远离喧嚣、拒绝功利,我们的心灵才能真正地宁静和淡泊。其实,读书不需要太多的理由。过去,有人说教师生涯是“一支粉笔,两袖清风。”未免有些感伤,有点落寞。如今,当众多的人把教育之兴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应感受到责任之重。前途漫漫何所依?书卷飘香伴师行!

“差生”苏霍姆林斯基称之为“后进生”或“学习有困难的”或“大脑迟钝”的学生。他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在转变“差生”方面有令人信服的理论建树,而且又是一位成功转变“差生”的教育实践大师。他从事教育事业35年,教过语文和生物,他曾让107名“在发展上有重大障碍”的学生都成为“充分够格的有教养的人”。他转变差生的基本理论就是“人道教育”加“和谐教育”即:差生转变=人道教育+和谐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把成功转变“差生”称为“思维的觉醒”。转变“差生”的关键是“和谐教育”。教育“差生”的第一步,就是使他们成为“可教育的人”。如果“差生”自暴自弃,失去了自尊和自信力,长此以往,他就是一个“不可教育的人”。他认为,“差生”教育就是形成“可受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即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力”,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例如学生费加他给她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给思想不集中的儿童的习题集》,给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阅读的书籍,都是关于智力训练的。苏霍姆林斯基也从来没有给她补过课。就这样,费加到了五年级,学业成绩赶上来了,七年级毕业后,费加进了中午技术学校,后来成了一名高度熟练的机床调整技师。真的是不可思议啊,费加碰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老师真是她的幸运,这样的教育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转变“差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并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成功转变“差生”,才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四、《给教师的建议》教会我们做到“爱心、细心、耐心、慧心”

“爱心”是为师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感人心者,莫乎先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是爱学生,孔子说:“有教无类”。对全班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孩子们如何爱别人

教师工作是门细活计。教师管的事特别多、但却要求特别细。大至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教师操心。因此教师应具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细心。为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六个勤”,即“勤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鼓励、勤表扬、勤记录”。教师的细心是洞察学生思想行为的航灯,是班级常规工作的钥匙,是教师工作的关键。

大教育家培根说“无论何人,失去了耐心就失去了灵魂。”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中特别强调耐心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耐心去开导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多给学生改过自新的机会,循循善诱的指导他们,努力让他们明白自己哪儿错了?为什么错?“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这句话说得就是如此。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时时抓,细细抓,是作为一名教师所不可欠缺的。耐心——教育永远的希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细心观察学生的变化,探察他们的心理,重视他们的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适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智慧意味着以最佳的方式追求最高的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营造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创造展示的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抓住每一个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提高、发展、成功。实践证明,慧心是一把神奇的金钥匙,它能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以上只是我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克服自己以前思想上的不合理观念,坚持在上课时积极运用这些知识,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童年。

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