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网

导航栏 ×
你的位置: 作文网 > 观后感作文 > 导航

作文孔子观后感

发表时间:2024-05-26

作文孔子观后感6篇。

在欣赏作品时我们能够全身心的进入到作品的世界里。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影视作品过后的一些感触。欣赏完一部作品后,我们会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如果我们对于作品有过多的感悟,不妨写一篇观后感。在写作品的观后感时怎样把自己的真实感悟写出来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作文孔子观后感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孔子观后感 篇1

孔子从来不写书,他和他的**讨论的话题都是从古籍中总结出来的。可他们却可以“温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时一个话题可以讲几节课,孔子老师有时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他们只能思考,但不会被学生们的问题惹恼。

在《孔子学堂》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谦虚的人。

孔子从来不写书,他和姐夫讨论的话题也很常见,都是从古籍中总结出来的。可他们却可以“温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时一个话题可以讲几节课,孔子老师有时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他们只能思考,但不会被学生们的问题惹恼。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学会谦虚,互相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

除了谈论其他问题外,孔子还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有真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走进《孔子学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一个不同的老师——孔子,他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怎样才算有君子风范,让学生们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个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战争了,世界各地都会有你的朋友,多美妙啊。

今天,我读了《孔子劝学》这篇名人故事。里面主要讲的是:“孔子正在上课时 ,一个年轻人舞动着宝剑,大吵大闹的闯了进来。

”只见他帽子上插着鸡毛,腰里挂着剑套,那舞动的箭头 ,有几次差点刺到孔子。

作文孔子观后感 篇2

今天,我读完了吴祚来的《孔子学堂》,里面的名句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

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

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学会谦虚,互相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

除了谈论其他问题外,孔子还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有真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在《孔子学堂》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谦虚的人。

只有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时间里得到正确的理解。并非所有的学习知识都是正确的。我们要有辩证思维,有辩证思维,让我们更多地了解本质。《孔子学堂》给我们带来许多乐趣,也给我们带来生存的知识。

《孔子学堂》真是本让人读后回味无穷的好书。置身其中时,孔子的形象仿佛被复活了,你会看到一个可爱的老师,他和自己的学生们不断地讨论问题,他的学生们不用考试、不用做作业、不惩罚学生,还有大量的时间与同学们交流知识,周游列国,只是让学生们面更广,学到更多知识,通过对话来讨论问题。我怀着愉悦的心情,轻轻地合上了这本书。

好想也来这么一趟别样的求学之旅!

孔子从来不写书,他和他的**讨论的话题都是从古籍中总结出来的。可他们却可以“温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时一个话题可以讲几节课,孔子老师有时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他们只能思考,但不会被学生们的问题惹恼。

孔子学堂读后感作文(二)

在《孔子学堂》这本书里,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孔子言行的原文与翻译,它给我们呈现出孔子上课时的情景,让我们更了解到孔子是一个讲理、礼让、谦虚的人。

孔子从来不写书,他和姐夫讨论的话题也很常见,都是从古籍中总结出来的。可他们却可以“温故而知新”,从旧的知识中找到新的理解和体会。有时一个话题可以讲几节课,孔子老师有时不能回答学生的问题。他们只能思考,但不会被学生们的问题惹恼。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可见礼让多么重要,只要礼让治国,还有什么事办不到呢人们要学会礼让,别人就会尊敬你;国与国之间互相礼让,战争也不会发生;君臣民之间互相礼让,这个国家民心不会动摇,将坚不可摧。孔子对他人礼让相待,他人也就以礼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学会谦虚,互相学习。孔子老师在谈论“君子”时,子贡夸他而孔子却说这是给他戴高帽子。

除了谈论其他问题外,孔子还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有真理,就值得深思。可见孔子是个多么谦虚的人。

走进《孔子学堂》,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一个不同的老师——孔子,他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讨论,让学生们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怎样才算有君子风范,让学生们在社会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个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上就不会再有战争了,世界各地都会有你的朋友,多美妙啊。

孔子学堂读后感作文(三)

今天,我读了《孔子劝学》这篇名人故事。里面主要讲的是:“孔子正在上课时 ,一个年轻人舞动着宝剑,大吵大闹的闯了进来。

”只见他帽子上插着鸡毛,腰里挂着剑套,那舞动的箭头 ,有几次差点刺到孔子。

孔子非常镇静,笑咪咪的看着这个舞者。等他舞完剑,孔子大声说:“好剑法!我想收你做我的学生,你愿意吗”

谁知,小伙子一听,竟板着脸说:“我才不想读书呢!您瞧我的身体,生来就是一只利剑,读书有什么用呢”

孔子听后,笑着说:“你可知道,读了书才会有知识。好比是竹箭前面安了金属箭头,这样一来,见不就更锋利了吗”

看到孔子说的很有道理,年轻人悄悄地离开了学校。

读了这篇名人故事,我懂得了:“干什么事有了知识才会做得更好。”。

作文孔子观后感 篇3

《孔子游春》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二册上的一篇课文。读完这一课,我感触颇深:没想到2000多年前的教育家们竟然有这样进步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对我们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下面例举课文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感想。

片段一:阳光普照着大地。泗水河桃红柳绿,草绿,春风如优美的钢琴声,伴奏着翩翩起舞的春天。

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阳光是她明亮的眼睛,温暖的微风是她甜美的话语

联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有**和真实的生活背景。

随感:多美的景色呀!盎然的春色为下文孔子论水作了铺垫,这美好的风光陶冶了师生的情感,引发师生体会“水是真君子”的意味!

现在,我们经常使用multi**进行教学,精心制作的课件把学生一下子带到现场,让学生在课堂上生活和享受。同样,我们用**、**、生动的语言等手段创作的场景,也能增强学生的内在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动性。

片段二: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象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水流就会向下,温柔而温柔,似乎有感觉。水穿山岩,凿石壁,毫无惧色,它好象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象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联想: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印象:孔子用普通的流水说出了如此深刻的道理。他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由物及人,由表及里,水到渠成。

孔子真是个善教的老师,他充分利用了“水“这一课程资源。事实上,我们的角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学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块墙壁、每一棵花草、每一样教学设施、每一个教室,到广播、电视、书籍、报刊及网络,从高山、流水、鸣蝉,到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课程资源能以它的丰富性、开放性、形象性、生动性,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起到传统教科书无法代替的作用。

片段三:颜回并不推辞,他调好琴弦,一边弹一边唱。孔子先是侧耳倾听,过了一会儿,竟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

联想: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平等和谐。

随感:孔子让颜回用歌声唱出自己的志向。孔子先是侧耳倾听,何其专注!

进而是手舞足蹈,何其投入!倾听不仅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听力是一种接受,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也是教师素质的体现。

师生关系是平等、理解的双向的人际关系。这种交往对教师而言,意味着参与和构建,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情景和精神氛围;这种交往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泗水河畔春意浓。这是师生情感的交融,这是孔子思想的闪光点!《孔子游春》帮我复***些新课程的理念。看来,确实该多读读教育家们的著作了!

作文孔子观后感 篇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创办了中国第一所也是最成功的私立学校。他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个又一个,使他名扬四海,启迪千古。

这个暑假老师让我们看六本书,我怀着满腔的热情看这六本书,看到《至圣先师孔子》这本书时,我立刻被这本书的内容吸引住了。这本书讲述了孔子从小到大的种种经历,使我对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在这本书中,孔子对学生说了三个字,我不能忘记。

第一句话是: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不仅能反映他的素质,而且直接影响他在群体中的地位。第二句是:

急于求成反倒会把事情弄糟,欲速则不达。第三句话是:没有贪图眼前利益的长远计划。这是一个小家庭,不可能是一个大企业。

虽然我说我要向孔子一样做一个自学成才、独立自强的人,但是际上我做的恰恰相反。孔子从小就背《诗经》、《尚书》、《周易》,而我,妈妈让我多看一点课外书我都不肯。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学会了思考,但我做事之前没有考虑对错,这是非常鲁莽的。

孔子对人礼貌,我到了外公家什么也不说……孔子一切的好处到了我这儿都变成了坏处。

有一件事情让我非常难忘!

六岁那年是我最淘气的一年,而有一天是我最淘气的。那天,太阳像火球一样闪闪发光。我去我表弟家玩。我表哥求我帮他捡球。我很兴奋。捡了一会儿球我感到非常无聊,便打起了客吊灯的主意。

当表哥再次把球抛到我这边时,我用手故意将球瞄准那个吊灯“砰”的一声,我自己也吓得半死。接着我耳边传来的是大人的责骂与批评,当时我非常打抱不平,但是又不敢出声。可是现在想想这件事,我的心里就非常内疚。

孔子在五岁时非常懂事,经常帮助母亲做家务。而六岁的我与五岁的他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让我了解了更多的哲学!

作文孔子观后感 篇5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文化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幸能够有机会去参观孔子博物馆,对孔子的思想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验。

在孔子博物馆,我感受到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境界。孔子一生追求“仁”字,他认为“仁”是最高的道德准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目标。他提倡“仁爱”、“谦逊”、“忠诚”等品德,这些思想境界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孔子博物馆,我了解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文化传承。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授之以渔”等教育方法,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他的教育方法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博物馆,我还了解到了孔子的生平和事迹。孔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不断学习和探索,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奋斗和成就,他的思想和文化也影响着千秋万代。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的思想和文化的重要性。他的思想境界和思想方法在今天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他的教育方法和文化传承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我希望通过这次参观,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孔子,也希望能够将他的思想和文化传承下去。

作文孔子观后感 篇6

孔子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范文

本文为孔子电影观后感600字作文范文,让我们通过以下的文章来了解。

范文一

一部电影,家国天下,短短乐、射、御、书、数”都在电影中得到了恰到好处的再现,一气呵成,感谢曾执导过《雍正王朝》、《乔家大院》、《汉武大帝》、《芬妮的微笑》等着名影视剧片的中国第五代导演胡玫,她果然不负众望成功地塑造了一位率真可爱的孔子形象。

关于克己复礼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其中礼这方面主要反映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意义在于克制自己,凡事向往礼的方向,本质上是教育人们要重视礼的教化与熏陶,孔子终其一生,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教育方面,都强调礼乐对个人,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影片中描述的鲁国政权为三桓贵族所掌握,三大贵族拥城自重,屯兵自立,即使在与鲁国的宿敌齐国和谈未遂,眼见要兵戎相见时,也无动于衷。后来更是使计迫使孔子离开了鲁国,四处漂泊。其实孔子的出走是必然的,正如鲁国国君所言,处于这样一个乱世,诸侯分封割据,称霸一方,名义上是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然而在周室颓危的情况下,大家都想取而代之。尊王贱霸暂且难以坚持,而孔子还期望君主能够以仁义治国,这样百姓避免战乱,才会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他的想法其实是很值得提倡的,但结合那个多事战乱的春秋,难免会有何很多人不理解他,这也为他日后周游列国时,即使在树林处收徒讲学,也会遭到民众们的反对,他也被迫带着他的门徒被诸侯王们由一个国家驱逐之另一个国家。经历了十几年,终于回到了鲁国,他已经很老了,但仍然执着着那个克己复礼的梦,含笑而终!

关于取义成仁

除了礼,孔子的另一面思想则表现为仁,为后世所称道的仁者爱人,仁者无敌都是其仁之思想的一个延伸和继承。在《孔子》影片里,没有情节明确反映孔子如何取义成仁,但却通过他的两个徒弟子由和颜回充分刻画出来。首先是周游列国的时候,孔子和门徒一行人等踩着冰封的河面过河时,突然发生了冰裂,一车满满的典籍掉进了水里。颜回没有犹豫半刻,马上纵身潜入水里把典籍给一卷卷打捞上来,因为在他眼里,这些典籍是远比他性命珍贵的,能够影响后世的儒家伟大学著,更是这十几年来,孔子和徒弟们的思想结晶,对仁义的传世,是及其重要的,结果颜回溺水而亡 。当孔子还没有从见到颜回去世时表现的悲痛中振作过来时,又传来了用兵如神的子由在卫国作战时,因保护卫国幼小的皇子被叛军群杀而逝的噩耗,子由在临死前依然牢记老师的说话,把官帽戴正,以示正义凛然,结果取其成仁。这两个片段我相信不仅仅是我,很多人看着都会有那么一种心酸和体会,有时候,仁义的实现和追求,比我们很多东西更值得去奋斗,甚至乎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

关于仁礼探讨

影片中的开头和结尾,都表达了孔子对礼乐仁义的实现的憧憬,他说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只能托付给未来了,自己所留给后世的只有一部《春秋》,短短的一部史书,是自己一生的记录,也是一个划时代的总结,一个里程碑的创造,有很多人因为这部书了解孔子,但也有很多人因为这部书误解他,在那个春秋,圣人孔子已经有如此的感慨,今何以堪呢?

范文二

刚开始看《孔子》的时候,觉得孔子有点太会装,一开始便受鲁国国君的各种重用,而他态度似傲慢似欢喜,不太懂他为何接受高位的授予,毕竟伴君左右,危机四伏。可了解了当时的政局动乱后,我明白了,他只是想尽心尽力帮助国君,而鲁国国君几近是个空名,下面的三桓、季氏无不垂涎着君主的位子,虽说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可他对国家的热爱慢慢推着他向前走,不得不立在一个高度上对抗敌人。

而看到当时几个国家的相处局面时,我并不感到担忧,只是为当时深受其害的百姓感到痛苦,君主们的雄心勃勃并未展现的淋漓尽致,按说历史上的他们都是残酷无比的,可是在电影中,只是通过极少的颠沛流离画面以及人物间的对话,告诉我们哪个国家吞并了哪个国家,只留给我们去想象,在这样动乱的时代,孔子依然坚守着他的梦。

电影中有很多感动我的场景,比如到了某国时,未进城门便被驱逐,孔子便坚持在城外的树林里授课,可依然受当地的居民的驱逐,孔子的弟子与百姓发生争执,树被砍倒时,孔子满脸的无奈与辛酸,正如南子说的“天下人不懂夫子的痛苦,是因为夫子的境界之高”,原话忘了,但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当孔子以礼治国的愿望无法实现时,他的痛苦是旁人无法理解的。

还有一个场景,便是在漫天飞雪时,孔子及其弟子们从冰上过江时,冰裂了,一车的书卷倒入江中,颜回立时跳入江中捞书卷,来回几次后终于冻僵了,没有醒来,我看了后有种想责备孔子的心念,颜回是为了孔子,为了师父的梦,就这样永不再醒来,而孔子内心是会痛的,那么当时应该想办法不让颜回数次回到冷冰冰的水中的,而不是一味地趴在那里叫着他的名字叫他回来,他应该懂得自己最爱的弟子颜回不会听他的,即使是送了生命。接着听闻了子路的死讯后,我真的无法理解孔子了,弟子们都是为了他一人的梦想,断送了自己的性命,孔子对死去的弟子的无线牵挂与不舍真的没有改变孔子的以礼治国的方法么?至少我一直告诉自己,他的弟子们的`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的,可有时觉得不值得,让自己活着帮助夫子不是更好么?为何一定要拼死、拼到死来扞卫自己的那份正义与爱呢?

没有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有时候真的无法理解那些人的思想与行动,电影毕竟不是写实,虽然它努力地想要写实般让观众相信,我觉得那些演出来的真的不真实,不够,不充分,这个缩影只是孔子的明显的几个故事梗概,更多的无法呈现了,于是便有一种空洞感,比如孔子漂流了这么多年,后来回到鲁国后,他的老婆孩子怎样了呢?他的周游列国讲学并没有突出呈现,很多年在我看来好像只是瞬间的故事,我想了解细节及更多地故事,更多关于孔子思想活动的故事,他的思想是那个时代乃至现今都宝贵的东西,正如结尾时孔子自己说的,世人了解他同情他理解他是通过那部《论语》,世人不解他怀疑他一样是因为那部《论语》,每个人细细研究过《论语》的话,对孔子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我想,更多的是,人们对他在那个时期的思想的伟大清晰透彻的事物观,人世观。

出生于鲁国的孔子,视鲁国为家,他的弟子也是如此,后来得知自己可以回家时,我好像融入了他的弟子的行列,急着离开颠沛流离的生活,往家赶去。孔子也许领会到了,自己的梦并不能通过他人来实现,尤其是弟子为了他永远地离开后,他明白了,他只能默默用授课的方式推广礼治,而不能参与政事,此时的他心里依然是苦涩的,有志不能抒,是生活在那个年代的悲哀,我更感激自己现在的生活,民主,自由,更激发了我对生活的热爱。

而我第一次接触《论语》的时候是初中,因他的及其弟子的那些简短的名言以及对话,形象演说了一个个真理,老师带领着我们通过还原当时的场景,以及给出翻译后的涵义,让我对孔子这一伟大的形象产生了并不明显的崇拜,只是觉得他是古人中伟人之一,并无其他想法,随着成长,经历的事越来越多,再次领会到他们对话中的精髓时,我往往会感到震颤,或许他真的值得我们一生的探索与实践。